通常而言,鋼中底的加工主要是利用鋼卷通過沖壓機進行沖切料。為了減少浪費,現有線圈的寬度剛好夠切兩片鋼中底。但現有的加工設備使用兩臺沖壓機,前后排列,左右位置相對錯開,可以同時切割兩片鋼中底。但兩臺沖壓機所需設備成本高,設備占用空間大,對場地要求高。
為克服現有技術不足,技術人員提供一種生產成本低、占用空間小的鋼中底加工裝置。它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:該鋼中底加工設備包括線圈架、牽引機構和切割機構,牽引機構包括牽引輥和驅動牽引輥旋轉的動力源;切割機構包括有機座、上模、與上模配合的下模以及驅動上模上下移動的動力組件;移動機構包括底座和移動盒,底座上設有直線導軌,移動盒的底面設有與直線導軌相配合的滑動座,底座上還設有推動移動盒沿直線導軌左右移動的動力組件。動力組件包括可伸縮的橡膠管和與橡膠管內腔相連的氣源。橡膠管的一端與底座連接,橡膠管的另一端與移動盒連接。有兩套橡膠管,分別安裝在移動箱的兩側。當移動箱處于移動工作狀態時,一根橡膠管充氣,另一根橡膠管排氣。橡膠管縱向折疊。當膠管充氣時,管的折疊部分打開,當膠管抽出時,管的折疊部分收縮復位。
其中,牽引機構和移動機構之間設有限位部,防止物料與地面接觸。限位部包括限位座,限位座上設置有可轉動的限位導輥,限位導輥設置在物料下方。切割機構的上模設有廢料刀。切割機構的前部連接有傾斜向下設置的廢物排放通道。移動箱具有進料口和出料口,進料口設有進料輥、左限位塊和右限位塊,出料口設有出料輥,左限位塊和右限位塊之間的距離與物料的寬度相同。左限位塊和右限位塊安裝在限位板上,限位板上設有導向槽,左限位塊和右限位塊沿導向槽左右移動,并用鎖緊螺釘鎖緊。切割機構的側面連接有鋼中底通道,鋼中底通道下方設有收集盒。
該鋼中底的有益效果是:由于優化了結構,物料左側切割后,移動部件向左推動物料,使右側未切割部分移動到切割機構下方進行切割;然后牽引機構向前移動物料,移動部分推動物料向右移動,如此反復,采用一臺切割機切割兩排鋼中底,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,占用空間小,設備放置更方便。